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让所有社会成员安然度过严冬

  昨天是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不大,但是带着逼人的寒意,因为据天气预报,随后的几天将出现极低的气温。虽然很多人不以为意,甚至为白色的精灵降落人间而欢欣,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愁上心来。

  不以为意的那些人可能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通过围脖传递着下雪的心情;可能正在冒着热气的餐桌上觥筹交错;可能打开车窗伸出手,触摸一下晶莹的雪花花瓣。严寒和雪,不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可有那么一部分人,早上,急急忙忙地赶往菜场,看看菜价是否因雪而涨,是否需要囤点过冬的便宜菜;傍晚,急急忙忙地来到避风的桥墩下,为熬过寒夜做些准备,因为地铺有着刺骨的凉。这不是虚构的情节,今天,各媒体的记者就给我们带回了这样的画面……

  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和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代表着我们身边畏惧严寒、诅咒严寒的人们。其实,他们不是不懂得季节更迭的平常。如果说坚韧和耐劳是他们抗拒一切自然灾害、自然考验的自主力量,那么,他们担忧的一定不是冻疮、寒战这样的身体磨难,而是生计,是因一场大雪可能丢失的务工机会,因一场大雪可能增加的生活成本。他们是社会中的弱者,所以,他们宁愿不住进政府设立的救助站去驱寒避风,而是忠实地驻足寒风中等待雇主光临;也不会关注雪线怎么南移的新闻,而是在琢磨菜篮子如何不被雨雪压得沉重。

  时下,把送温暖当作一种政策施舍,当作一种时令表演,当作在民政日程上必经的一道程序,仍然在不少地区成为时尚。如果不能把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搁在心上,有难必帮,有危必解,时时处处,无微不至,“寒冬送暖”活动又怎么可能真正成为穷人的节日呢?

  如果哪一天,地铁站因突至的寒流而不赶走滞留的乞丐,超市、办公楼的空调向借憩的民工开放,菜价一涨就紧急向困难家庭发放政府补贴,那“雪夜冻死人”的悲剧还会重现吗?现代快报(社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