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6, 2010

广东教育厅厅长称年底前将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教育厅长谈教育

  精彩摘录

  ●“不能像搞示范性高中那样搞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不存在示范,安全第一,能够提供托儿服务和幼儿规范教育就可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广东非常突出,深圳、东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3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数字尽管增长很快,但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扩大在校生的数量和规模,不能误读。”

  ●“一个人精力有限,大学校长如果什么都想做,既要保证学校持续发展,又要继续在科研领域有新成果,往往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不管你接受中职教育还是读普通高中,只要有需要,有能力,有条件,都可以读到硕士。”

  ●“各个学校大规模自行组织考试根本行不通,今天北大考试,明天清华考试,后天中大考试,到底让学生去哪里考?”

  “后勤部长”、“促进派”、“中国南方教育高地”、“教育公平”……

  新世纪以来首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亮点频频,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为此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这位从大学走出来的专业型官员非常坦诚,“任何问题你们都可以问,欢迎媒体的监督。”

  于是,南方日报与罗伟其的深度对话,围绕着当前广东教育的十大热点话题一一展开。

  我省财政教育经费要求为何与国家“不统一”?

  “支出占GDP4%只对全国有意义,对省、市、县不适合”

  南方日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4%”,但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提的概念是“到2020年,各级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25%以上”,为什么要转化成这样的表述?意味着什么?

  罗伟其:用“占财政总支出25%以上”取代“占GDP4%”,这意味着今后广东各级财政收入的1/4都要用来办教育,而且是总支出,不是一般支出。

  为什么不用占GDP4%的概念?这个数字对整个国家而言是有意义的,但具体到广东省以及地市、县(区)则是不适宜的。因为,我国的税制分为国税和地税,国税主要上缴中央,但GDP是不用上交的,全部留在地方,如果省、市、县(区)也采用占GDP4%的计算方法就不科学了。比如,去年全国来源于广东的税收超过9000亿,而广东省地方财政收入约4000亿。按当年广东GDP3.9万多亿计算,广东地方财政只占GDP的10%左右,拿出占GDP的4%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就提出,只有在各级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投入占一定比例才是真正可行、可考核的办法。广东有些县市以农业为主,产生GDP但基本不产生税收,怎么能简单按照占GDP多少的比例来计算呢?所以,我们认为,“到2020年,各级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达到25%以上”的说法是对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合理、科学的表述,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创新。

  代课教师问题何时解决?

  “省委、省政府两年前的部署,年底前必须按时完成”

  南方日报:代课教师问题年底前能解决吗?

  罗伟其:这是省委、省政府两年前作出的部署,必须按时完成。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还点了5个市进度慢,我想有再大的问题也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定,按政策该招录的招录,该转岗的转岗,该辞退的辞退,该补偿的补偿,要带着对代课教师饱满的感情和负责任的态度,把这件事当成最大的事情来处理好。

  南方日报:“县域内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跟公务员大体相当,城乡教师福利待遇大体相当”,是很多教师期盼的“两相当”,现在推进得怎么样了?

  罗伟其:代课教师和县域内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问题,是汪洋书记亲自督办的两件事。应该说,广东各级财政增加的投入是较大的,仅仅是实现县域内教师和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大体相当,全省每年要投入80亿-90亿元。

  现在,全省大部分县(区)基本实现了“两相当”,与2008年底比较,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按照要求,解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问题要视各地财力状况有序推进,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尽快实现。汪洋书记说,像怀集县那样困难的地方都实现了“两相当”,其它地方还有什么好说呢?

  如何落实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要转向师资建设,在老师身上要舍得花钱”

  南方日报:汪书记讲话中提到“今后,要把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教育厅长,你怎么看?

  罗伟其:当前,我省教育发展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今后,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南方日报: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罗伟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群众择校择的是什么?关键就是择好的老师。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使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农村任教,要想方设法使优秀的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要继续发展师范教育,特别是重视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大家和教育大家,名师出高徒,要建设教育强省,需要一批教育大师。

  我们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要调整,要从以前以投入硬件设施为主,逐渐转向以提高教师水平和改善办学条件并重。要在老师身上舍得花钱,花钱去培养合格的新教师,花钱去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花钱使教师安教乐教,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有充满爱心高水平的教师,我们的孩子就有好的教育,我们的民族就有美好的未来。

  广东是否会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政府埋单是误读,广东目前义务教育没有延伸的考虑”

  南方日报:前几天有媒体报道“学前教育有望政府埋单”,这是不是意味着广东今后读幼儿园将免费?

  罗伟其:《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没有表述广东学前教育将由政府埋单的概念,只是说,今后将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广东目前义务教育没有向学前教育延伸的考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并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要给予补助。我省也提出加快实现学前教育普及化,并要求各地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南方日报:《国家纲要》中说“普及学前教育”,到底是普及几年?

  罗伟其:《国家纲要》的目标是分类指导,到2020年,全国范围是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则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我省发展学前教育当前有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多种形式办村幼儿园;二是对困难家庭子女上幼儿园,政府要给予适当资助;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但不能像搞示范性高中那样搞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不存在示范,安全第一,能够提供托儿服务和幼儿规范教育就可以。

  外来工子女读书难题如何破解?

  “这是一个社会综合管理问题,要因地制宜妥善解决”

  南方日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广东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广东考虑怎么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罗伟其:这个问题是汪书记、黄省长高度关注的问题。的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广东非常突出。去年,广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279万人,占全国的1/3,而且80%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比如,深圳、东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3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我们认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社会综合管理的问题,涉及户籍制度、资助管理制度以及就业和产业结构等等,要由各级政府综合起来研究并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

  我省将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这个问题,并将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由于各地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我们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政策,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这些年,各级政府已逐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一是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的比例逐年在提高,这不仅是免学费的问题,政府还要加大校舍、教师等的投入;二是给予农民工子弟学校扶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为解决这些问题拨付的资金都在以亿元为单位增长。

  高教将有新一轮大规模扩张?

  “2020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可以实现,不存在扩张”

  南方日报: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现在是27.5%,这个数字是怎么确定的?对广东子弟来说,是不是上大学的机会更多了?

  罗伟其:上大学的机会肯定会越来越多。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从2016年开始,广东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不断下降,因为从2006年开始小学入学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连续几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下降的人数都在45万-50万之间。

  目前,广东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27.5%,到2012年争取达到30%,一直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全国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几年前就开始下降了,广东现在还在上升,这一降一升,到2015年广东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跟国家持平,为36%,好像增长慢了。但是从2016年开始,我省高等教育户籍学龄人口开始以年均9.3%的速度下降,预计将从774万人下降到522万人。这样“分母”减少了1/3,但“分子”方面,到2015年达到高等教育总规模286万人的话,2016年之后招生规模只需少量增加,随着人口的下降,广东到2020年可以完成户籍人口毛入学率50%的目标。

  大家要注意,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数字尽管增长很快,但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扩大在校生的数量规模,不能误读。

  南方日报:50%意味着什么?

  罗伟其:意味着广东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已经超过50%,浙江和江苏也超过40%,因为浙江和江苏省的人口拐点出现得比较早。

  境外高水平大学何时来粤?

  “正与数所知名大学商谈,争取年底前至少签约一所”

  南方日报: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毗邻港澳是我们天然优势,是不是要把港澳教育的力量也整合进来?

  罗伟其:我们一直在思考,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实力最强的地区。而京津冀、长三角又是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那么,珠三角地区教育能否与港澳紧密合作加快发展并定位为“中国南方教育高地”?

  珠三角的地理概念应包括港澳在内,粤港澳紧密合作是完全可以打造中国南方的教育高地。广东有毗邻港澳的天然优势,我们可以扩大教育开放的程度,建立既有广东特色,又兼具港澳国际化特色的教育体系,形成崭新的教育国际化试验区。

  南方日报:这样的思路意味着要突破很多禁区,包括制度的禁区。

  罗伟其:是,但汪洋书记不是说,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要大胆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吗?对改革者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是今后我们先行先试的巨大动力。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也明确表态,把广东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支持我们成为探索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验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南方日报:港澳那边有何合作的动力呢?

  罗伟其:香港的大学来广东合作办学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目前我们正在跟几所境外的知名大学谈,争取年底至少签约一所。同时,要加强粤港澳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水平。

  大学校长是否应该职业化?

  “当一名好校长,需要牺牲自己的学术研究”

  南方日报:汪洋书记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要探索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有效途径”,是不是提倡校长职业化?这也是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件事。

  罗伟其: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办好大学需要一个好的校长,我们希望将来有一批校长成为教育家,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来追求。一旦当校长之后,就要牺牲自己的学术研究,集中精力去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研究高校的发展问题,集中力量做好治校理政各方面工作,这需要校长职业化。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职员治事,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

  南方日报:现在很多大学校长都是某方面的权威专家,要放弃自己的研究,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啊。

  罗伟其:这就需要取舍。大学校长要凝聚各方面力量治理好一所大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是极为不易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校长如果什么都想做,既要保证学校各方面协调持续发展,又要继续在科研领域不断有新成果,往往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我们讲校长职业化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当然,我们推进校长职业化,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

  职校生是否有深造机会?

  “有机会读专业学位,成为技能大师”

  南方日报:怎么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解决中职、高职学生再深造的问题?

  罗伟其:我们在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人的成长规律,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各个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只有统筹中职、高职和高层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各个层次的应用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也才能适应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让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也有深造机会并也能成为高端技能人才或者技能大师。

  在今后,不管你接受中职教育还是读普通高中,只要有需要,有能力,有条件,都可以读到硕士。

  高校自主考试是否会成为主流?

  “大规模自行考试行不通,加大多元录取的改革力度”

  南方日报:高考政策也是民众关注的一个热点,今后广东会否先行先试,推出像美国SAT那样的高考,一年数考,首先在某些科目推行呢?

  罗伟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们会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因为高考政策不能多变。至于一年数考,其实我们已经在尝试,比如,部分高职学校的招生考试,还有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列入高考录取条件的,是可以多次考试的,广东也已经在这方面实行多次考试。

  南方日报:今后有没有可能让大学自己自行命题、自行考试、自行录取呢?

  罗伟其:按照《国家纲要》的精神,要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是水平检测,检测你适合接受哪一种水平的教育,而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制定录取标准,这是录取多元。近几年来,我省一直在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今年在10所高职院校实行对口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生、学校、社会反响较好,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力度。

  分类考试不等于每所学校都组织考试,美国的SAT、ACT考试都是统一的,并不是各个学校自己搞入学考试。中国学生人数这么多,幅员辽阔,各个学校大规模自行组织考试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今天北大考试,明天清华考试,后天中大考试,到底让学生去哪里考?时间和成本做不到,而且对贫困家庭也不公平,他们可能连赴考的交通费都没有。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国情、省情,探索和建立适合我们实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撰文:南方日报首席记者梅志清

  南方日报记者张胜波曹斯雷雨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