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和商品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图为农民将收获的西红柿通过交易平台发往省内外市场。 [记者 杨 峥摄]
每天9时,弥渡县的云南省滇西蔬菜批发市场结束了忙碌的批发交易,恢复了平静。在从凌晨5时起的4个小时内,交易者只用一张IC卡就实现了蔬菜交易的无货币化结算。同时,这个国家级的“双百市场工程”批发市场还建立起了信息发布、拍卖交易、网上交易、交易蔬菜质量追溯等平台。
“十一五”期间,得益于以“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家电下乡等重点工程为主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和商品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现在,广大农民既能享有优良的消费环境和货真价实的商品,又能将生产的农产品及时卖出去。近日,记者在新农村商网云南频道上看到,目前共有我省的357个种养大户、1177个农村经纪人、227个农业协会、1595个涉农企业通过该网站发布供求信息。
2006年,我省出台《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开拓农村市场的意见》,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流通龙头企业50家以上,建设州(市)、县级配送中心100个以上,发展乡镇连锁超市1000个以上,农家店1万个以上,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级为网络终端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从2009年起,我省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新建和改造1000个乡镇农(集)贸市场,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重点支持监督和改造100个乡镇农(集)贸市场。目前,这100个乡镇农(集)贸市场已落地全省89个市(县)区的99个乡镇,每个市场得到了30万元补助。
“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这曾经是农民消费环境的真实写照。但记者近日在昭通农村一农家店里看到,一排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明码标价的各类日用品,并以开架方式销售,一改农村商店往日“老式柜台货隔人,商品陈旧一层灰”的面貌。
去今两年,我省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每年建设改造了3500个农家店和50个配送中心,配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补助资金2350万元,农家店补助资金实现了1:1配套。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设改造农家店18710个,配送中心352个,带动社会就业人数6万多人,受惠农民达到2000多万人。
本报记者 李 莎(云南日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