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昆明仅有一个较规范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关上宝海公园,不过这一现状即将得到改善。日前召开的昆明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传出消息,昆明将规范建设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月底前相关规划编制就将出台。
宝海公园的应急避难所。资料图片
城中村改造兼顾避难需求
3月15日下午,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昆明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应急避难场所今后将作为昆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意见要求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必须在6月30日前完成《昆明市中心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11~2020)》的编制。
意见提出,相关部门在进行广场、公园、绿地、学校、体育场馆、城中村改造等规划建设时,在规划中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在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将组建108支地震救援志愿队
意见指出,年内将完成昆明市防震减灾中心主体建设,2015年,昆明市要基本建成多学科、多手段的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城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确保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受灾群众24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到2020年,建成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并建成较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2011年至2015年,全市范围内将新组建108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昆明多个避难所尚未竖牌
省地震局一应急救援专家介绍,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必须有醒目的标志牌,还应该具备供水、卫生等辅助设施,并划分设置功能区域。但目前,昆明已被设为应急避难所的多个地方尚未树立标识牌。2008年,昆明首个小区地震避难所在月牙塘小区建成,可容纳上万人。目前,昆明最大最规范的紧急避难场所位于关上宝海公园,面积120亩,可容纳5~6万人临时紧急避险。
■链接
国家出台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规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选择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地,但不能在动物园和公园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区域;需避开地质断层、高大建筑物、山体等区域;场所内的建筑物及利用周边建筑物作为配套设施用房的建筑,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谢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