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徐玉模老师在撑船送孩子们放学
中广网9月10日宜宾消息(记者刘涛 宜宾台记者徐伟、张红梅)七仙湖,一个美丽的名字,水域面积2632亩,却因地处偏僻与封闭结缘。当地白鹤村村民到复兴镇全部依赖船只出行,一个来回需要2个小时,七仙湖挡住了村民的致富路。
安静的湖面总会被清晨划桨的声音打破,三仑山小学教师徐玉模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家的小船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孩子们说;“徐老师的小船撑起了他们的读书梦想,摇出了他们的未来。”
8日、9日,记者赶赴宜宾市高县复兴镇三仑山小学采访。
一、为了山里娃的未来
三仑山小学座落在七仙湖岸边的山坡上,镇上的教师们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几十个孩子本该到了读小学的年龄却没有见过书包。撤销小学,80%的孩子会因坐船到镇上读书距离遥远而放弃学业。
村里人慌了,只好“悲剧”式地在全村中青年人中逐一“优选”,初中毕业刚回家的徐玉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玉模,村里的娃娃可怜得很,没有人教他们。你去当他们的老师吧?”村干部的话语中带着忧伤,几个“优选”对象没给商量的余地便拒绝了当村小教师的请求。
血气方刚的徐玉模自然想起了几个场景:一是自己去了就可能教书一辈子,待遇低得养不活一家人;一个是偌大的一个村庄,找不出一个教师,孩子们很自然地会耽误未来,重复祖祖辈辈没有文化、不会算帐的命运;另一个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常常断断停停,老师不安心教书跑了,自己去镇上读书起早贪黑吃尽了苦头,同村的孩子好几次差点掉进七仙湖里。
为了让孩子们不失学!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徐玉模选择了代课。
学生家长们纷纷赶到学校祝贺:“我们感谢你,徐老师。乡里乡亲的,你留得住不会走,我们的孩子有盼头了……”
情到深处别样浓。徐玉模对自己说:“乡亲们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和伤心。”
二、双桨撑起山里娃的求学梦
七仙湖的湖周边长达70余公里,水域总面积达50余平方公里。七仙湖的宽广也挡住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开学不久,徐玉模发现:一些学生连续几天迟到,一问都是因为没有渡船改走崎岖山路所致。徐玉模细问:家长们也因为时间、精力等原因为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水上安全而发愁。
七仙湖接连吞没村民生命的惨痛事实让徐玉模坐不住了。
花了两天的时间,徐玉模赶制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竹排。他要用这个“诺亚方舟”保障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从此,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徐玉模背起挎包、穿上救生衣、轻轻荡起双浆,用这个竹排来回接送好几个渡口的学生。
竹排上的生命沉甸甸的。从竹排到如今的铁皮船,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歌声陪伴着徐玉模从青年步入中年再到老年。
山清水秀、波光粼粼、水鸟盘旋、双桨激起浪花点点。徐玉模憨憨一笑:这样的情景很美,最爱听孩子们齐声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唱得好听得很,能让孩子们平安地读书、回家,我就很满足了……”
凭借出色的水性和娴熟的撑船技巧,徐玉模30多年来义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牢牢护送着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
前两年,七仙湖添置了专门的客渡船,并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徐玉模不再亲自驾船护送学生,徐老师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双桨,张罗着为每一位学生联系船只,保证不拉下一个。
如今背驮了,遇到逆风摇船的力气已大不如前,徐玉模还是撑着船只去上课,遇到候船的学生也会靠岸送他们一程。
三、执著的教育信仰
三仑山小学的“硬件”设施远远落后。校舍是危房、教室漏雨灌风、光秃秃的旗杆、残缺不齐的桌椅还不能满足人手一套。
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只轮船。徐玉模又当教师又当维修工、炊事员、船夫。学校每3年招生一次,一个班的学生年龄悬殊可以达到7、8岁。为了“错峰”上课,徐玉模不得已采用“复式班”教学,一个班上课,另一个班让学生做作业,然后一堂课后交换进行。
徐玉模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还如饥似渴地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他一直认为,首先让自己的知识不落伍,才能保证让孩子们不落后在小学的起跑线上。
“擅自做主丢失一块良田。”徐玉模的妻子赵运连回忆道,他用自家一块地与学校旁边的一户人家置换了一块地,平整以后作为孩子们的操场。
“刚开始我想不通,我家那块地又肥又大,土质又好,一年损失500、600元。”赵运连说,玉模反复解释:孩子们没有地方活动,一直呆在阴暗的教室里不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赵运连深深地理解丈夫。
山里的孩子午餐“黑糊糊”的,没有一丝热气。徐玉模便自己动手砌炉灶义务为孩子们蒸饭、烧开水。
中午,学校离不开教师的看护。徐玉模便“拴”在学校里,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他日积月累患上胃病,多次昏倒在讲台上。
“那时候,我们就问他:‘徐老师,假如你病倒了不能教书了,学生们怎么办?”
“他当时沉默了很久才回答:‘学校没有人来代课,孩子没有着落了。我就鼓励自己不要得大病。’”
宜宾广播记者陈虹宇回忆道,当时这一采访场景让自己潸然泪下。
人的平凡常常蕴含着伟大、人的价值常常体现在坚持信仰。“徐老师不是教书水平最高的教师,但是小山村离不开他,孩子们离不开他。”复兴镇中心校校长代红眼圈通红:尽管待遇那么差,但是徐老师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向学校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换了我或者其他教师,早就受不了了,根本在那里呆不住。如今,青年教师还是除了感动之外也不愿意来此执教。”
翻看徐玉模的工资表:从1974年的每月几元、40元到如今的640元。酸涩的工资涨幅标准大大低于许多人的“待遇”底线。
“当时我也是教师的考察人选之一,但是我放弃了,这么低的待遇养不活一家人。”白鹤村村主任罗巨伟回忆道,徐老师如果年轻的时候就选择外出务工,平均每年可以多找5000元。
徐玉模其实很需要钱。住了大半辈子的低矮平房,几年前,外出务工的儿子攒钱才盖上了楼房。这些难言之隐总让徐玉模觉得对不起家庭,特别对不起起早贪黑干农活过早衰老的妻子。
尽管清贫,徐玉模在教书生涯中却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2000多元,这相当于代课初期5年的工资总和。
有一组数字让徐玉模感到无比欣慰:37年来,三仑村小学辖区范围内学生入学率为100%,输送了近1000名学生到初中学习,许多学生走上了公务员、教师、校长、企业管理人员等岗位,教学质量处于全镇小学校中的中等偏上水平,实现了当初自己对乡亲们的诺言。
四、女成父业退养之年也要延续信仰
“三仑村小学不能取缔,要继续办下去。”教育部门负责人很明确地对徐玉模说过。
几年前,徐玉模就开始“物色”接班人。思来想去,他认为自己的儿媳刘庆是最佳人选。
何谓最佳?一是找不来人,从外地调不来在编教师。二是媳妇受教书育人的影响很爱学生,经常来学校当义工帮忙,文化素质也不错。
一番“摊牌”,刘庆不同意:自己不是最佳人选,自己想坐着船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你不去,我就坚持到死。以后你的孩子也带出去读书。我死了以后,这里没有教师了。”徐玉模发了“狠话”。
从来没有看到过徐玉模这么生气,说这么不吉利的话。望着白发丛生、背驮得厉害的父亲,刘庆哭着说道:爸,你别难过了,我去,再苦我也去……”
从此,刘庆成为了一名临时聘用教师,三仑村小学来了史上第一位女教师,直到如今。
再过两天,徐玉模度过今年教师节后就要告别讲台,结束代课生涯转为退养。
有一个消息令白鹤村振奋。县上准备整体开发七仙湖,编制规划正在进行中。徐玉模笑了:“希望能在七仙湖周边修通一条村公路,让在编的老师来这里教学;期待自己能早日入党,实现从教36年的夙愿。”
七仙湖依然美丽,退休以后的“船夫”教师徐玉模的故事还将延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