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

  中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仇剑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9月12日在京举行。会议产生了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讨论并修改了协会章程等系列文件,确定了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目标,选出158名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牟本理担任协会会长,著名学者于今、格勒等任副会长。

  会议指出,从2011年起,我国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将进一步按照“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以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服务、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建设两型社团为重点即学习型社团建设和服务型社团建设,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为主线,更好地为国家的民族工作尤其是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服务。协会还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和作用,就“民族文物、民族文化、民族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当代民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海外流失文物调查与法律问题研究”、“城镇建设中文物保护问题”、“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其他问题开展相关热点问题的论坛、年会、专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并基于公益和专业优势,拟筹建“民族文物收藏馆”,创造文物保护与发展互动模式,为协会理事、民间投资者、收藏者搭建文物藏品服务平台,为政府博物馆提供专业服务。据介绍,加强“两型社团”建设在全国非政府组织中尚属首例。

  赵洪光常务副会长介绍,过去的五年协会在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原会长吕琳、赵洪光、杨华山、于今等副会长曾先后赴全国25个省近300个市区州县旗乡镇考察调研少数民族文物保护情况。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出现了一些民族文物被破坏、流失、消失、甚至灭绝等十分严重的现象。协会副会长于今同志只身赴震后玉树灾区,对地震造成少数民族文物损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的专项调研报告,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和国家民委书记杨传堂同志的批示,引起社会各界对玉树地区文物修复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协会向全国发布的《关于抢救羌族等民族文物倡议书》和《关于玉树震区民族文物抢救和修复的倡议书》,呼吁灾后要及时展开文物抢救修复与保护工作,使得一批稀有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佳士得公司公开拍卖两尊圆明园被掠夺出境流失青铜兽首,协会作为国内第一家非政府组织在新闻媒体上发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关于圆明园被掠夺文物在法拍卖的声明》。协会还在在公益领域开展合作,服务社会。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后,协会主办了“赈旱2010,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网友集体赈灾”义演,为西南灾区筹集善款达1200万元人民币,该活动被理论学术界称为“具有中国信息化条件下公益慈善创新的意义,可载入史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众多的民族文物和各具特色的民族习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亟需加以妥善保护和抢救。民族文物和民族习俗除历史遗物外,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它们也处在不断的演变、消失之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珍稀的民族文物已近绝迹,若干尚待科学记录研究的民族习俗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民族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大量民族文物不断流往国外。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由杨静仁、伍精华、任英、吕琳等同志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于1993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在北京正式成立。

  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杨静仁同志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首届会长。第二届会长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的费孝通同志。第三届会长是原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备组组长吕琳同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