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食品不安全添加物增加出口被拒频率

  □记者 钱钰

  晚报讯 从2001年至2008年,中国外销到美国的食品数量增长了三倍,但中国食品被美拒绝进口的频率也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中的不安全添加物在增加。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任筑山教授在报告中透露,品质难保证成为中国食品出口国外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中间商太多,导致产品质量难以管理。

  任筑山教授介绍,中国食品被美拒绝进口的频率非常高。究其原因,食品中的不安全添加物在增加应引起重视。但也有可喜的变化,那就是不干净的食品数量在下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波教授也不无担忧地表示,一些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把关不严,添加剂的滥用问题和超量使用问题,成为目前中国食品出口国外面临的主要障碍。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任教授提出,除了要加强生产者和加工者的食品安全教育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将事后处理的做法积极调整为如何预防,“我们总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了之后怎么办,但在如何预防上却有所欠缺。 ”任教授分析,中国出口食品要走向“品质保证”,确实还要在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上多下功夫。

  针对前段时间的三聚氰胺事件,任教授透露,该事件的发生,源于从事购销鲜牛奶的中间商往牛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的监测含量。“中国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有太多的中间商,导致产品质量难以管理。”因此,任教授建议,取消中间商环节,走农民合作社的路线,才能让三聚氰胺事件不再重演。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任教授将责任归结为四大部分:政府机关、食品工业界、每个公民以及学校与媒体。当谈及学校的职责时,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担负起食品安全领域的教育、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训练以及对于食品安全领域深入研究方面的责任。同时,应该让媒体意识到正确的营养知识的重要性。他举例说,国外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报道非常慎重,不会听风就是雨,而是经过有关专家的验证后再报道,将正确、科学、透明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上海交大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昨成立

  又讯 为了强化学科交叉,对接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需求,服务社会,依托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等学科,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等优势资源,“上海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昨天正式挂牌成立。记者获悉,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成立了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及科技部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