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才观述评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不同时代,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它们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凝聚一切人力和智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贯穿其中的红线。
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都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他们都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自觉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人才思想的精神实质。
毛泽东人才观的主要特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毛泽东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又红又专”的“贤德本体论”。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人才工作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任人唯贤,独立自主。毛泽东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他曾明确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①这就要求,选拔人才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品格。这种精神贯彻于党的组织路线、体现于人才人事工作,就是要坚持任人唯贤。毛泽东提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②所谓贤,就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坚持任人唯贤,就必须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
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培养人才的思想作了高度概括:“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方针”。其中,“又红又专”是根本要求。所谓又红又专,就是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专业业务能力,这是毛泽东人才思想的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原则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人才观的主要特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两个尊重”的“知识本体论”。邓小平总结了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才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人才。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承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承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和社会地位,为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发展开辟道路。邓小平人才思想,处处体现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两个尊重”的精神,“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大胆培养选拔人才的思想基础”。③
科教树人,四有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是邓小平关于人才与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四位一体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必须从科教着手。因此,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四有新人”,是一个毫不动摇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江泽民人才观的主要特色:科教兴国,创新为本
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科教兴国”的“创新本体论”。他提出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江泽民根据跨世纪的时代要求,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全面创新了党的人才思想,形成了江泽民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科教兴国,创新为本。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教育基础论”和“科技关键论”,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既为人才开发提供了一个战略平台,又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归根结底有赖于各类人才的开创性工作。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人才资源,市场配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江泽民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人才作用观、人才资本观、人才效益观,以及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成长观和科学的人才评价观。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要加强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宏观调控,同时积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和人才汇集机制。
胡锦涛人才观的主要特色:人才强国,效能为本
胡锦涛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人才强国”的“效能本体论”。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其突出贡献主要有两点:
以人为本,人才强国。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开展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在开展人才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统筹和协调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人才结构,使我国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同时依靠人才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国家强盛,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作用、关键作用和先导作用。
效能为重,人才优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从科学发展执政兴国的高度,一贯强调人的能力发展和人力资源建设,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在今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还强调指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
党的领导人的人才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代都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思想,为富民强国、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
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息息相关。从毛泽东领导“革命救国”,邓小平“改革立国”,江泽民“执政兴国”,到胡锦涛同志致力于“发展强国”,他们的人才思想也由“贤德为本”、“知识为本”、“创新为本”到“效能为本”。贤德是灵魂,知识是基础,创新是本质,效能是关键,四者缺一不可,它们都是各自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其精神实质是根本一致的:以“贤德·知识·创新·效能”为本体的思想精华,分别构成了几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的核心和本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贯穿其中的精髓;“凝聚一切人力和才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则是贯穿始终的红线。
几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党的人才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那么,毛泽东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中国化;邓小平完成了人才工作重心由“革命”向“建设”的根本转变;江泽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创新了党的人才思想;胡锦涛则把人才思想上升到强国方略的高度,确定了21世纪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和战略部署。这充分显示了我党对“人才本质”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日益深刻而明确。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数量要求越来越高,由革命化到知识化,由精英化到高复合大众化。它深刻启示我们,实现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全体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是我们当前开展人才工作最直接的行动指南。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他们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更加深入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黄本玉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140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493页。
③国家人事部:《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9页。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3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