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航迹见深情
——空军执行紧急撤离中国在利比亚人员任务记事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张玉清 申进科 武艾丽)自2月28日起,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紧急赶赴利比亚执行人员撤离任务。
在4天多时间内,空军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部署,闻令而动、精心指挥、快速准备、周密实施,4架运输机往返境内外6个机场,飞经5个国家,跨越6个时区,空中飞行46小时,单机总航程3万多公里,将1655人从利比亚转移至苏丹首都喀土穆,并将287人安全接运至北京。
(一)
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中国驻利比亚人员安全。国内相关部门组织力量,从海陆空分批组织中国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2月27日晚,空军接到预先号令,派4架伊尔-76空军运输机赴利比亚执行撤离人员任务。此时,离28日16时的出发时刻,准备时间只有不足24小时。
空军主要领导亲自筹划部署,坐镇指挥。空军机关和部队认真研究飞行实施方法,科学规划飞行航线,积极开展安全预想。任务实施当日凌晨,在原定航线遇到阻力的情况下,又紧急研究拟制新的飞行航线,更新飞行资料,调整实施计划。
与此同时,空军精心选配过硬机组,命令参加过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执行过联合军演跨国投送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担当重任;集中技术力量对执行任务的4架伊尔-76运输机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筹措自带充足的航材备件和维修器材;选配5名英语和阿拉伯语翻译随行保障,选派8名医护专家携带急救药品器材随机进行医疗救护和心理疏导……从空军机关、空军航空兵某师和空军医疗卫生单位近10个部门抽调的77名精兵强将,迅速向出发地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集结。
航空兵某师师长俞金池直接从会场奔赴机场。他介绍说,为了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正在院校接受航空英语强化训练的7名领航、通讯人员被紧急召回。执行任务机组所用飞行最新的航图不到4小时就得到更新。机务人员仅用一天的时间,不仅完成了对飞机进行全面彻底检查、维修和保养,还对飞机内部结构进行了改造。
(二)
2月28日,天气良好。
16时06分,由俞金池任机长的飞机第一个起飞。随后,其余3架也顺利起飞。
考验接踵而至。当晚到达第一站巴基斯坦卡拉奇后,每架飞机加油时间长达4个小时。而苏丹喀土穆传来消息,由于大风扬尘天气,机场能见度只有400米,不具备飞机起降条件。
机组人员心急如焚。但出于飞行安全角度考虑,他们不得不临时决定在卡拉奇休整4个小时。
这是一次突破时间界限的飞行。“因为有5个小时时差,我们飞的方向一直是白天。”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本次任务飞行员张兵说,在飞行员头脑中要有3个时间概念,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世界时间,还有一个是利比亚时间。
这是一次从冰点到沸点的飞行。任务机组从部队出发前,要求官兵们准备3套军服——皮飞行服、春秋服和单(布)飞行服。“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机长丁毅说,正负温差最高能达五六十摄氏度,冷起来穿着皮服都挡不住,热起来穿背心都嫌多。
温差大对飞机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每次飞行着陆后,飞参数据采集成为把控飞机质量的关键。特设师杨振宇每个飞行架次下来,都要第一时间采集飞参数据,通过分析飞参记录的飞机爬升高度、飞行姿态、航迹等资料,写出飞参评估报告,为每架飞机再次出动的安全系数提供依据。
(三)
3月2日,零时30分,第一架飞机抵达利比亚。
“看到人民空军飞机来了,我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来自长江岩土工程公司的职工朱中村兴奋不已。
为了让回撤同胞的行程尽量安全舒适,4架飞机在国内时就连夜搭起可供坐卧的双层卧架,安装临时卫生间,并准备了矿泉水、米饭、牛肉、黄瓜等食品。
3月3日下午,4架伊尔-76运输机运送首批人员回国。
伊尔-76本是运载武器、车辆、物资和武装士兵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为了让回撤同胞们的行程更加安全舒适,空军连夜在机舱内搭起可供坐卧的双层卧架,还安装了临时卫生间。每趟航程,机组都把机舱内气温控制在16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回国前,每位乘客还领到了一床崭新的空调被。
“军用飞机上的椅子可以躺可以坐,还能下来走动走动。”回撤同胞刚一坐定,空军医疗伴随保障分队队长、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关小宏就给大家做“心理按摩”。
这次任务中,空军选派了8名医护专家,紧急筹措补充了军医背囊、氧气瓶、治疗脱水腹泻等急救药材,目的就是让每位同胞在旅途中更舒适、更安全。
第一架飞机飞行中,天空下起了雨。由于空中云量较多,气流强,飞机颠簸得厉害,10多个人因此晕机,有人恶心、呕吐。关小宏带领医护人员立即进行诊治,并建议大家待飞机平飞不颠簸后再进食,以避免晕机和呕吐。其他3架运输机上的医疗保障小组及时借鉴了这一经验。
在这次医疗伴随保障中,来自空军两所医院的8名医护专家,跟随4架伊尔-76运输机不间断开展医疗服务,在3万多公里的航程中先后巡诊3500余人次,治疗150余名患病人员。
“一个中资企业的工程队,真诚地请机组和医疗人员在他们的队旗上签名,并表示回国后要放到公司的荣誉室里永远保存。”医疗队员穆燕红说,“3万多公里航程让我们成了一家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