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救灾主战场上创先争优
——湖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力迎战“两江”洪峰记
新华社武汉7月30日电(记者李鹏翔)受连日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长江、汉江两大洪峰几乎同步到达湖北境内,形成“两江夹击”之势。面对罕见汛情,湖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创先争优最重要的实践,全力打赢两江夹击这场抗洪硬仗。
坚强堡垒,在抗洪一线铸造
汉川地处汉江下游,汛情严峻。7月25日,汉川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市委迅速动员5400多名党员干部加强防汛值班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响应,马鞍乡榔头砖瓦厂和马鞍砖瓦厂24名党员带领96名职工,分成四组负责350米堤面的巡查。
7月27日晚,武汉市蔡甸区接到命令,要求确保在次日6时前连夜紧急转移杜家台分洪区内群众2.5万名。区委迅速组织党员干部5000多人进村入户,将区内群众紧急转移,妥善安置。
武汉市各级基层党组织纷纷成立“党员先锋队”24小时巡查险情。一些私营业主党员也主动参加守堤护坝。汉正街向群文体市场党员朱磊春说:“保卫大堤就是保卫家园,参加防汛抗洪是每一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7月27日凌晨5时,天门市多宝镇赵家潭村汉江段发现管涌险情,附近郑场村党支部书记郑元梓带领200多名党员群众火速奔往险段,看到管涌群带着黑沙、喷出半米多高的水柱,大家来不及喘口气,就加入到扛沙袋、堵管涌的行列。28日上午,赵家潭村再次出现管涌,一夜没合眼的郑元梓又率领村里抢险突击队,投入到紧张战斗中,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先进典型,在抗洪一线涌现
抗洪抢险关键时刻,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赤壁市在抗洪救灾中开展“三比三带头”活动,全市1.5万党员干部比贡献、带头防汛抗灾,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176支,除险600多处;比实绩、带头生产自救,齐心协力做好抢排渍涝、抢播抢种,把损失降到最低;比服务、带头帮困济贫,稳步推进“结对共建、结对帮扶”,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
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柴林垸三面环水,被称为“葫芦坝”,是汉江险段之一。旭光村处在葫芦尾,村党支部书记肖三炎在7月28日迎战洪峰战斗中,不慎摔断肋骨,几次被干部群众送进医院,几次又偷偷跑回防汛一线,晚上10时晕倒在江边,最后被街道工委书记硬“押”着到医院就医。
仙桃市沙湖镇64岁的老党员汤家义为了找准一个直径40公分的管涌位置,抢在年轻人前第一个跳进水里,潜入数米深的水底摸索,脚掌被划破了也全然不顾,大家劝他上岸,他固执地说:这点小伤算什么,我熟悉这里。
孝昌县花园水文站老党员、站长魏志明,为了准确测量澴河水情,带领3名工作人员在暴雨之夜驾船工作,被打翻的测量船扣在水下,一直漂到2公里外才得救。
洪湖市黄家口镇万岭村委会原主任、党员刘守军两年前因身体原因主动“让贤”。村里这次本没有安排他上堤,刘守军知道后非常生气,主动请缨,参加巡堤抢险,因劳累过度,失足摔倒在涵洞里,经过5天抢救治疗,最终不幸逝世。
组织部门:在抗洪一线保障
面对严峻的汛情,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大组织动员、干部考察、典型宣传等工作力度,为夺取防汛抗洪重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7月27日,“两江”洪峰直逼武汉,在此前两次动员的基础上,湖北省委组织部再次下发了《关于在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中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急通知》。
新任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同志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把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在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中考察识别干部,把领导干部在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湖北各地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保障和服务。汉川市委组织部先后两次选派精干人员组成考察组,深入防汛一线展开考察,每到一地不打招呼、不露身份,直接深入现场明察暗访,掌握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现实表现,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武汉、荆州、鄂州、仙桃、潜江等地组织部门,通过做好组织动员、一线考察、火线入党等工作,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中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中考察干部、检验班子、评价党员,确保各地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