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9, 2010

山西:两年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使农村变模样

      新华社太原8月30日电(记者晏国政 叶健 魏飙)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山西高平市寺庄镇举棒村依山傍水,物产丰富。由于无水无电无路,两年前这里的村民还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养的猪卖不出去,种的梨没人收经常烂在地里,就连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来。

      去年,这个冷寂的村庄沸腾了,活跃了,生活便捷了:投资1000余万元的一条标准道路,打通了村里与外界联系;投资十多万元压埋了的水管,将3公里以外的清泉水引进每家每户,村民再也不用去几里外的地方背水吃了;移动公司建起了电视放大站,村里的电视可以收看到几十套电视节目;投资30多万元,翻修了村卫生所,建起了支部活动阵地、老年活动室、便民超市和文化广场。上学的孩子不用再攀爬山岭,而是坐着车去三里以外的中心小学上学。

      2009年以来,山西省针对像举棒村这样面临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吃水难等问题的行政村,筹集200多亿元资金,集中用两年时间开展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等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

      三晋大地上,数以万计的村庄正迅速发生着与举棒村一样的变化。

      倾力打造“一号工程”

      山西农村人口2300万人,占总人口的近70%,分布在2.8万个行政村中。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好,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吕梁太行雄峙,汾河中流。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大山深处的村庄成了远离现代文明的孤岛:不少偏远山村,农民行路爬山崖,吃水靠肩背,看病走县城,文化靠吼歌。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山西有3000多个建制村尚未通水泥(油)路,里程约3万公里;有82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需要改造;6971个行政村是卫生室“空白村”;有9193个村不通广播电视;有49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滞后问题逐渐凸显,城乡差别在人居环境和社会服务上又体现出来。农村面貌落后、农民生活不便日渐成为山西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拦路虎”。

      这种新的差别,引起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9年年初,山西省省长王君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山西省就无法实现全面的小康。要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做好“三农”工作,办好农村的事情,要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全覆盖”。

      这成了山西省的“一号工程”。

      科学建设引领发展

      然而,在短短两年内,集中干这么多工程,又涉及多个部门和数以万计的村庄:怎么把“五个全覆盖”工程干得好,干得群众满意,切实让群众受益?山西各地各部门走出一条调查、论证、规划、施工的科学建设之路。

      为彻底摸清全省农村饮水状况,山西省水利部门去年9月份组织上万干部群众,对全省1285个乡镇、28173个行政村、48414个自然村进行挨个普查。为了摸清太行山深处一个自然村的饮水状况,水利普查人员从乡镇出发开车加步行用了6个半小时。

      正是这样一次次认真的调查摸底、扎实论证,山西各地才因地制宜地拿出了符合群众意愿和切合当地实际的饮水安全解决方案:在经济基础较好、水源有保证的地方实现自来水入户一步到位的目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通过引水、打井,确保群众有水吃、吃好水;在水源匮乏、居住分散、人口少的村庄,用引小泉小水、挖旱井、配水车三道防线确保吃水安全。

      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如此,其他工程也同样如此。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山西省政府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协调和推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成立了一把手牵头的领导组。不少市把工程作为“市长工程”,有的市还将其列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

      工程建设,资金是关键。山西结合国家相关工程项目,建立了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其中不增加农民负担,以财政投入为主确定为筹资主线。一些资源型地区还采取“一矿扶一村、一厂修一路”等以工补农、以煤补农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

      朔州市朔城区张蔡庄乡峙庄村去年投资50万元,铺设了1万余米自来水管道,彻底改变了全村200余户居民用平板车拉水吃的历史。在50万投资中,除了政府补贴的20万元,其余全靠村集体筹资,其中村支书任忠义个人垫支3万余元。他说:“只要村民们生活方便,再困难我们也要顶着。”

      经过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山西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村通水泥(油)路通车里程1.3万公里,在建里程1300余公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530万平方米,剩余工程在9月份开学时将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提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并按照每村不低于0.5万元标准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提高了乡村医生补助标准;在完成原计划9193个村广播电视全覆盖任务的基础上,又延伸覆盖229个自然村,提前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5305处,解决了29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剩余工程也已全面开工,11月中旬将全部建成。

      绘就发展新画卷

      村户间的水泥(油)路笔直硬实,五六十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整洁明亮,新修建的学校已交付使用,打开电视能看到四五十个频道,干净的水直接通到了庭院灶台……在朔州市应县、怀仁县、朔城区以及晋城市下辖的高平市的十余个村庄采访,记者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随着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山西农村面貌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尚希庄村村民李元平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全是水泥路,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卖自己种的菜,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1000多个农户全部接通了自来水,看病也能到村里新盖的三间卫生室,新农合报销很方便,有线电视也接到了村里;学校整体翻修后,在外面上学的学生很多都回来了,现在学校有80多个学生。”

      高平市委书记谢克敏等基层干部说,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使群众在行路、医疗、教育、吃水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奠定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起飞、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基础。

      如今,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兑现农村“五个全覆盖”诺言的基础上,又在谋划“三农”工作的新跨越。该省提出,在实现“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在村村通水泥(油)路的基础上,山西省将重点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在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医护人员,落实好乡村医生补助政策。

      与此同时,山西省还将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及公共健身场所的建设和综合利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资源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

      汾河两岸、吕梁山上,一幅幅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画卷正在快速铺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