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市民练急救,错误不老少

  “这里是第三小学火灾现场,有三人受伤,分别是头部外伤、小腿骨折和心跳骤停,请您赶快派人过来……”您可别误会,这不是一场突发事故。昨天,为了纪念世界急救日,全市7个区130名急救员在大东文化广场上进行了心肺复苏、包扎等救护项目的比武。主办方沈阳市红十字会希望以此让更多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上午9时,现场急救比赛正式开始,130名急救员分情境、按急救的类别上台演习。许多在大东文化广场上散步的市民都好奇地围了过来,看急救员如何现场救人。

  在判断伤者停止呼吸后,急救员赶紧解开伤者的领口,开放气道。隔着一层薄纱布,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不管用,需要胸外心脏按压!”经过30次的胸外心脏按压,伤者终于“恢复了意识”,随后被送往医院。

  在比赛现场,各个区的代表队还模拟了如何做三角巾包扎,如何为伤口止血,如何移动受伤的伤员等等。许多大爷大妈也轮番上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演练。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来练手的市民们做起救援工作,竟然个个错误百出。从现场看,大多数人对于急救知识了解很少。

  “人们不能把希望总是寄托于医院。如今,学会一些急救技能已经变得非常迫切了。”沈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宿鲁说。

  4分钟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抢救,伤者生还的可能性最大,但如果延迟10分钟以上,脑细胞便会因为缺氧而导致坏死。

  沈阳市红十字会在全市范围内100个社区设置了培训基地,在每个基地都配备了2—3名专业培训师以及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有意愿想成为医疗救护员的市民可以去学习现场急救课程,课时学满后,还需要通过市红十字会的考核,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疗救护员。

  本报记者 唐葵阳 实习生 黄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