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7, 2011

局长盼倒逼公立医院业界忧发展求快冒进

  上周四,本报刊发《民营“三甲”冲击“大院格局”》,引起较大反响。其中涉及到的“三甲”申报、业务托管、社保定额卡住医院发展等话题,在东莞市卫生部门形成了讨论的风潮。以下摘录相关观点。

  让民营医院逼公立医院产生危机感管敏政(东莞市卫生局局长)

  报道写得非常深刻,在当下的医改环境中很有典型性。我已经建议全市公立医院的院长们都看一下这个报道,好好学习一下目前民营医院一些做法和谋求发展的冲劲,要让公立医院产生危机感。

  尤其是报道中提到的有意向参评“三甲”的民营医院,派人暗访其他医院的做法,充分说明了东莞医疗市场竞争之激烈以及民营医院在竞争中的灵活性与上进心。东莞未来的医院改革,还是要向专科化发展,重抓质量管理。

  我推荐大家看一下《大陆医改中的台湾影响力》。“收费合理,服务周到”的台湾医疗背后,正是由于长期发展的充分竞争的市场。至今,台湾80%的医疗份额为民营医院占据,和改革前实现倒挂。这些民营医院在战胜公立医院之后,接着开始淘汰自己队伍中较弱的成员。作为“卖方”的台湾医院,不仅促成了看病“低价格”、服务“个性化”,还能为好的医生带来高收入。

  事实上,台湾医疗不仅值得参考,而且即将登陆东莞市场,这将引发更加刺激竞争的“鲶鱼”效应。

  医院不能一味搞规模竞争夏昊(东华医院办公室副主任)

  我们特意采购了当天60份《南方日报》,意在全院上下好好研读这篇报道。在市场机制下,民营医院的发展很不容易,因此一些数据、一些提法也都相当敏感。报道中提到的关于民营医院做大后的“瓶颈”,发人深思。

  当然,民营医院在发展中,确实存在和规模化的公立医院产生业务竞争的现象。个人认为,东莞公立医院在新医改大背景下,更应该发展和强化专科特色,做出重点专科、优势专科。如果一味进行规模竞争,在业务量方面和民营医院抢饭碗、抢指标,最终只会恶化东莞医疗市场和医疗水平。

  民营医院发展需更规范化小杨(某民营医院员工)

  说实话,目前民营医院发展在政策瓶颈的制约下,还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一些民营医院的薪酬是保密发放的,这种神秘的“红包”我们有些人就很不习惯。

  此外,很多民营医疗机构中的退休医生占了很大比例,中年技术骨干奇缺,这也导致医院在人才建设中面临不少问题。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吹捧的“技术专家”,可能并非名副其实。

  另外,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在广告宣传上投入经费过多、精力更重,这种短期行为忽视了医院的长远发展。正如报道中所提,面临东莞医疗市场的日趋饱和,民营医院要想生存,必须抓好质量和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