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25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有烧香,有保庇”,走进台湾传统庙宇,焚香祭拜的烟雾袅袅,必定扑鼻而来;你或许不知道,在台湾的民间信仰里,“香”既是人与上天、与祖先沟通的媒介,也是神明灵力附托传递的工具,一柱清香,就是“拜拜(祭祀)文化”的缩影。
光是关于“香”的起源传说,就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随着佛教传自印度,当初释迦牟尼讲道时,为了驱逐蚊蝇及汗臭而焚烧木材,后来才发展出檀香与沉香。台湾新港香艺文化园区制香老师傅涂桎嘉表示,“制香业相信,发明香的祖师爷是号称‘香妈’的九天玄女,而最早的用香是拿来当作药品”;宋朝文人雅士将香应用到“品香”上,而目前礼佛敬神的祭祀用香,则是晚近才盛行。
延续香火 家族大事
台南的老店新万芳香铺创立于日治时代,老板郭清芳认为,“制香的由来原为消除秽气及疫病。香在中国社会中,除了烟气袅袅升空可与神明沟通,也代表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因如此,华人社会对于子嗣“延续香火”一事,才会视为家族大事。
在台湾的民俗中,无论线香、香气与香灰,都蕴含着信众心中的感恩祈愿,希冀获得神明的灵力保佑。因此,小孩收惊时,要倒拿着衣服,让香气环绕氤氲;祈求平安符时,要持符在香炉上绕三圈“过炉”;大年初一凌晨,庙宇信徒就要争着“抢头香”。就连新盖庙宇的神只,也能透过分香、割火,分享大庙神佛的灵力。
因此,神明进香或遶境时,最重要的是“香担里的香不能中断、不能熄灭”,有些进香队伍还设有“香担组”保护香火,香担不但不能随便放在地上,也要避免香火任意流出,降低神圣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