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助学活动结束爱心仍在延续

  本报济南8月25日讯(记者 徐洁 实习生 周美霞)2010年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助学金已经发放,但爱心的传递远没结束。“肯定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学费吧?”近日,无棣的杨桂兰女士联系本报,愿意资助1个尚在为学费发愁的孩子。经本报推荐,25日,杨桂兰将资助无棣学生王希广。而在去年的利群阳光助学活动中,杨女士资助了范士福等4位学生。

  王希广是无棣县柳堡乡人,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13分的成绩考入山东科技大学。“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我降生时,父亲喜忧参半,那时,他已50多岁了,喜的是老来得子,忧的是,母亲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还是聋哑人,单靠自己的操劳,能否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呢?”

  随着申请信一起寄来的还有几幅照片,拍摄了王希广家中土垒的矮屋、年老的父亲、母亲和堆满干柴的家,这些照片是当地的一个爱心组织———星火义工的义工们为他拍摄的。义工张新莉是当地水利局的公务员,她说:“作为义工,我们接触的弱势群体很多,希广家是最艰难的之一,但父子俩的乐观和坚韧让我们震撼、感动,他们的困苦生活让我们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奢侈和值得珍惜!”

  本报介绍了这些情况后,杨桂兰女士二话不说,决定帮助王希广解决第一年学费。杨桂兰女士在无棣县经营一家肉店,平时生意不错,她说:“看着这么优秀的孩子上不了学,我心里着急啊,孩子们不容易,我能帮就帮帮他们。”

  25日,读者刘先生来到本报,要求活动组委会推荐学子,他会给予资助。今年,他一直在关注本报关于利群学子的报道,8月24日的报告会上,他带孩子到了现场,他们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让他和孩子动容。“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足,吃得再好、穿得再好能真正获得快乐吗?”刘先生说。

  在此次利群阳光助学活动中,本报共收到申请材料300余封,但由于名额有限,组委会只能从中选择相对更加贫困的100名学子参与本次活动,然而,仍然有许多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为筹集学费犯愁。这些优秀坚强的学子们,期待着您伸出援手,助他们一臂之力,本报联系电话:96706506,8519306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