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各地高中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作品引发争议

  中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新学期里,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引起热议,详细情况我们来连线今天的新闻编辑曹畅。

  主持人: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新学期,各地语文课本都有了哪些新变化?

  记者:随着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学期开始,语文教材可以说变化不小,不少经典篇目被从语文课本里删除,像《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雷雨》、《背影》等等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从教材中消失。

  同时各地课本也增加了一些新面孔:四川的课本新增了一些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像反映“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反映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等。江苏语文教材增加了海子、韩少功、曹文轩、周国平等现当代诗人、作家的作品,更加关注人文精神、回归到文学欣赏的本身。广东的教版新版语文课本在国内首次推出“走进经济”单元,收入经济学教授王则柯的《钱》和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充分展现广东特色,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主持人:对于语文课本的这种变化,各方的反应如何?

  记者:对于这样的变化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其实大部分同学们对新教材反响还不错,觉得很亲切。赞同的人们也觉得教材更新很正常,经典文章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口味需求,还原文学审美本质功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也有人强烈反对语文教材有如此大的改动,认为编写教材,要用一种长远和宏观的目光来选择教材内容,既要能够传承文明,又能够面向未来,不应把原先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传统篇目都撤换掉,这无益于文化的传承。

  还有比较中立的看法认为,应该客观地看待教材“换血”,一些新增的篇目也是经典作品,语文教材有变化是正常的,不必太过敏感。语文课本应该多尝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兴趣,二不是只是为了适应考试。

  【中广调查:你如何看待“家长夜卧高校体育馆”事件?】

  热搜词: 东方微点 马云最新回应 北影校花脱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