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持续关注机关食堂向公众开放的话题,引起了市民尤其是老人们的共鸣。市民们推荐了原来少有人知的已开放的机关食堂,更有原来没完全对外开放的机关、单位食堂响应市民呼吁,表示可为附近居民开放,并承诺为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送餐服务。
只对内供应
容易造成菜品浪费
位于星辉东路6号的省残联中心食堂就在省残联大门侧面,面积约有200平方米,名字醒目、餐厅宽敞。每天中午都有对面建筑医院的病人和附近单位员工过来吃饭。但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孟兵说食堂并没有开放,“现在只是有限度地便民,首先必须满足内部职工用餐需要。”
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省残联原来是没有食堂的,内部职工吃午饭只能到对面建筑医院或者附近的面馆解决。直到去年初才成立了省残联中心食堂,而食堂“有限度地便民 ”,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做的。“刚开始成立食堂的时候,把握不到究竟做多少人的饭菜,加上省残联要接待市州残联办事人员,就餐人数波动很大。”
食堂负责人金德祥表示,一遇到有接待,必须得提前给食堂打招呼,多备菜;但准备好了,很有可能办事人员早早办完事情,不在这里吃饭,这就造成很大的浪费。“倒了吧,太可惜,不倒放在第二天吧,内部职工肯定有意见”。
有限度开放
解决了问题方便了群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心将食堂尝试着有限度地向附近单位开放,菜品都是一样,价格都是7元,只是内部职工和外来人员在两个窗口购买,内部职工用的餐券有补贴。服务中心只提出菜品要求,并对原材料进行把关。“这样一来,之前一直困扰食堂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孟兵说。
孟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省残联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商业区,很少有人在这里逛街,因此外面的人到残联食堂吃饭的并不多,每天大概就二三十人。但食堂也不敢开放得太多,主要还是面向附近社区群众。“下一步我们愿意响应呼吁,向更多的居民开放,并和附近社区联系,给约1公里范围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送餐。”孟兵表示,为特殊群众送餐,是残联义不容辞的义务。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摄影报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